地下水新聞(Yahoo新聞)

   地下水分區
   觀測(站)井
   地下水災害
   地下水水位
   地下水水質
   地下水技術
   水資源統計
   學習教材
   相關連結
 

 

 
      地下水分區

地下水分區歷史演進:

早在民國38年美國墾務局地質專家W.L.Garner將台灣地區地下水資源分為3區;民國40年台灣省地質調查所何春蓀按照地質情形為依據,將台灣地區地下水資源分為7區;民國44年台糖公司江鴻氏按沿海平原農業區域分為10區;民國47年美國甘迺迪公司應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聘請研究地下水,將台灣地區主要地下水資源分為9個地區;民國58年水資會編製水文地質圖時,依照地形、地下水文、地下水地質等特性,採用甘迺迪之分區等藍本,重新檢討調整,將地下水資源分布劃為9區,遂成為台灣地區地下水研究調查以及規劃工作所採行之分區依據。[註]

目前地下水分區,主要採用水利署公告之10大分區(地下水資源蘊藏量較豐富地區)為主,即臺北盆地桃園中壢台地新苗地區臺中地區濁水溪沖積扇嘉南平原屏東平原 (包括恆春平原)蘭陽平原花東縱谷地區,以上9個,再加上離島之澎湖地區,計有10個分區(民國80年修訂,81年定案)。其中澎湖地區主要以澎湖本島(馬公市+湖西鄉)、白沙鄉及西嶼鄉等4鄉鎮市為主。

 

[註] 「台灣地區地下水資源」,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民國81年7月。

 Untitled Document

Singulai 製作維護

©1998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