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新聞(Yahoo新聞)

   地下水分區
   觀測(站)井
   地下水災害
   地下水水位
   地下水水質
   地下水技術
   水資源統計
   學習教材
   相關連結
 

 

 
      地理環境

臺灣本島地區總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標高1,000公尺以上山區面積占全島32%,山高坡陡,河道大都源短流急,降雨至地面後,很快流入海洋,不易蓄存利用;平原狹小,約9,000平方公里,面積約占四分之一,為臺灣人口集中與經濟發展之重要地區。

台灣地形圖
各地下水區地理環境
濁水溪沖積扇
屏東平原
嘉南平原
蘭陽平原
新苗地區
臺北盆地
桃園中壢台地
澎湖地區
臺中地區
花東縱谷
恆春平原

臺灣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約2,515毫米,約為全球年平均降雨量970毫米之2.6倍,換算成水量約905億立方公尺,屬於降雨量豐富地區之一,但由於人口稠密,每年每人平均所能分配之降雨量僅約4,000立方公尺(以2,300萬人口計),約為世界平均值六分之一弱,則屬水資源利用潛能不高地區之一,可供利用之水資源誠屬有限。

在離島澎湖地區係由64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約127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僅1,000毫米,約為台灣本島之40%。年雨量分配不平均,約80%集中於四月至九月,主要颱風降雨,另年平均蒸發量高達1,800毫米,導致水資源開發利用甚為困難。

由於全島降雨量分布不均,約80%集中於每年五月至十月間之豐水期,尤其大部分雨量集中在颱風過境時,若颱風降雨較少,常面臨缺水;每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為枯水期,降雨量少約佔20%,尤以臺灣南部為甚,僅10%之雨量降於枯水期,致使水源調配甚為困難。

臺灣地區降雨量並非每年相同,歷年紀錄顯示年最高降雨量達3,250毫米,最低者僅1,600毫米,相差約2倍以上,同時,平均每十年將出現一次乾旱,二至三年出現一小旱,水文現象之不確定性甚高,常造成地區性水源不足,影響產業生產與民眾生活用水。

綜觀集水區上游山區地質脆弱,可供建壩蓄水之優良位址不多,今後建水庫開發新水源,不但日漸困難,而且成本日高。另因集水區上游山區表土鬆軟,易遭暴雨沖蝕,致泥沙淤積水庫,降低水庫調蓄水源功能。臺灣各河流均短且陡,暴雨時水流湍急,河川流量隨降雨而迅速漲落,洪水挾帶大量泥沙。大部分河流春季時流量小,幾乎全部引用。由於上游河谷陡峻窄,地質脆弱,以及大量泥沙與洪水,於下游出谷之後,河床寬淺,易於氾濫,治理頗為困難。

在夏秋季節,颱風暴雨量大,河窄坡陡,河川洪流迅速暴漲,河道中下游平原易致泛濫成災,平原低地與都市地區常因排水不良而淹水為害,海岸地帶則飽受暴潮侵襲,嚴重危害國民生命財產與經濟建設,並影響產業生產。

近年,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降雨量之強度變化十分明顯,整體水文資料研究統計,顯示秋冬二季在臺灣東部降雨量有增加的趨勢,但在西部則有減少的趨勢,加重春季水源嚴重不足程度,依據研究推估2050年時臺灣冬季降雨量將減少5至10%,夏季則將增加5至10%,每年五至十月降雨量占全年雨量比例將超過80%,豐水期與枯水期水源量差異將更大,嚴重影響水源調配能力。且臺灣南部在相同頻率之下,最長連續不降雨日數具增加趨勢,將提高該地區乾旱缺水頻率。因此,無論地面水或地下水都面臨了,開發利用的嚴峻壓力。

 

 

 

 

 Untitled Document

Singulai 製作維護

©1998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