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首頁  |  社區防災推動  |  新北市環境災害特性  |  新北市社區防災地圖  |  防災社區教材與示範影片  |  歷年執行成果   |  相關連結
社區防災推動
     社區防災推動
     新北市環境特性
     防災計畫
     防災社區
     文件下載
     相關連結
各年度執行成果
    112年度
    111年度
    110年度
    109年度
    108年度
       more ...

 

首頁 < 示範社區執行成果
111年度執行成果

樹林區彭福里




防災社區啟動與啟蒙工作坊
社區災害環境診斷與防救災對策研擬
社區防救災組織建立、任務分工與運作及防災計畫研擬
防救災技能訓練
社區防救災演練
防災社區成果發表

防災社區啟動與啟蒙工作坊

為了讓參與的社區居民對防災社區有所理解,於7月9日在樹林區彭厝巿民活動中心舉辦「防災社區啟動與啟蒙工作坊」。工作坊結合日本311震災、107年0206花蓮地震、新北市韌性社區推動成果等影片,針對彭福里概況與災害潛勢、認識防災社區、防災社區推動步驟與內容、防災社區實際應變、地震來襲如何自保等內容,為社區居民講授課程,同時強調性別平等,防災分工一起來。此外,因應COVID-19疫情,向里民進行防疫宣導以保健康。



社區災害環境診斷與防救災對策研擬

(一) 社區環境踏勘及環境診斷

藉由環境踏勘,使里民瞭解社區中的歷史災害、易致災因素,同時檢視避難處所之安全性、合宜性,並調查社區中的防救災資源,讓民眾對於自身所居住的社區能夠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以及分析可能造成災害之原因,以利於後續提出改善建議或因應對策。所有參加人員於7月23日以步行方式進行社區環境踏勘,過程中透過里民分享社區中過去曾發生過之災害狀況,讓參加踏勘的人員更瞭解當地受災情形,並共同檢視社區環境,以了解可能的災害潛勢。踏勘地區以里內歷史災點及易致災點為主。

社區環境踏勘後,民眾分成2組開始製作環境災害診斷地圖,準備的用具有社區避難地圖、勘查照片、便利貼、圓點標籤紙、線tone(或彩色膠帶)、剪刀及筆等。其製作步驟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團隊引導社區民眾,將照片貼於社區航照圖,並利用圓形標籤貼紙把拍攝位置標示於地圖上,兩者間以彩色膠帶連結。

.針對每張照片於便利貼上寫下其現象、所發生的災害及問題等。

.團隊針對便利貼上之內容,引導民眾進行討論與整理。

製作環境災害地圖時,透過引導里民們回想災害環境踏勘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一邊在地圖裡貼上災點照片,一邊討論當時災害狀況。

(二) 社區防災議題與對策研擬

於7月23日進行社區防救災對策研擬,邀集居民針對彭福里內面臨可能有的災害潛勢及現況,以「家庭及社區」角度,共同思考在「地震、火災及颱洪」等議題上能解決與因應的對策。課程一樣分成2組,由國立臺灣大學柯凱元博士及團隊工作人員引導民眾討論,以海報、便利貼及筆等工具,讓民眾自己動手將其想法寫於便利貼上,並貼在對應的海報格子內。



 

社區防救災組織建立、任務分工與運作及防災計畫研擬

(一) 社區防救災組織建立、任務分工與運作

有關防救災組織架構,需考量下列兩點因素:「任務分工」,即根據社區部分的防救災對策來決定各組的工作項目;「民眾專長」,考量里民的防救災專長、住家分布等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為此,於8月6日之課程中依照任務分工進行社區防救災組織之編制,包括指揮團隊之指揮官、副指揮官,以及「巡視預警組」、「整備搶救組」、「通報疏散組」、「關懷救護組」、「行政後勤組」及「收容安置組」等6個組別,並分設組長、副組長及組員。
(一) 巡視預警組:以具有基本災害認知者為優先,組員須瞭解社區環境。
(二) 整備搶救組:以對設備設施有概念之年輕力壯者為佳。
(三) 通報疏散組:以熟悉社區環境者為優先。
(四) 關懷救護組:以具有基本救護技巧為優先。
(五) 行政後勤組:組員需具備良好協調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
(六) 收容安置組:組員需具備良好協調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

(二) 防救災計畫研擬與社區防救災資源盤點

臺灣近年來持續發生重大災害,以致民眾死傷及財物損失持續攀升,並成為政府與民眾揮之不去的夢靨。因此,藉由防災社區的推動,不但能促使社區於平日即規劃、執行減災的工作,減少災害發生的機會;萬一發生災害時,也能立即進行應變,減輕災害的損失,並且還能在災後迅速推動復原重建的工作。

因此,防災社區應該具備下列三個特性:1.有能力降低災害發生的機會;2.能夠承受災害的衝擊、降低災害損失;3.可以在災後迅速復原重建,並且持續地發展。也就是說,一個具備社區意識、強而有力、能自主進行從災前、災時到災後各項工作的社區,就可以被稱為「防災社區」。同時,社區組織或民眾為了成為防災社區所進行的各種努力與工作,就可以被稱為「防災社區」。

鑑於防災社區是透過社區居民參與及組織建立來推動,而且必須持續且長久的運作,故應訂定一套目標,即「防災社區後續推動規劃」。此規劃分為短、中、長之期程,以使社區能自主性地持續運作,透過居民的互動,進行防救災的學習與訓練、災害環境檢視、減災對策的研擬、社區組織的建立、防救災設施與設備的整備等手法,以改善居住環境的安全,強化社區整體的防救災能力,建立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並邁向永續社區的目標。

8月6日進行防災計畫之介紹,內容包含計畫概述、社區環境、災害潛勢分析、社區夥伴關係及分工職責、資源整備與管理、災害防救工作與運作機制、因應策略及措施擬定及維持運作機制等,讓民眾對防災計畫有初步認識。此外,盤點社區既有防救災軟體(人才)和硬體(設備)社區防救災資源,並請里民填寫防救災設備及人才調查表。

(三) 避難收容處所認識及屏風搭設操作教育訓練

社區防災組織重要工作項目之一,是協助區公所進行避難收容處所開設及營運。為此,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柯秉亨社工師,里民詳加介紹避難收容處所,內容如下:
1. 社區為何需要防災:因政府資源不足、難提供人性化服務、提供服務有限及供不應求等原因,故而增加政府資源及融匯科技整合,以能擴大服務、均衡供需,並讓關懷有溫度。
2. 社政體系災防範疇:對於收容相關作業,介紹災前整備、災時應變、災後復原,以及區公所與社會局應做事項,如收容、提供防災民生物資、撥發災害救助金及救災社福志工之調度等。
3. 避難收容處所開設流程:說明收容處所空間配置以人性化規劃原則,考量性別、年齡等差異,以及開設流程。
4. 任務編組暨表單操作:說明報到作業、物資作業、主要收容、防疫作業及服務等區域。

 

(四) 智慧收容系統認識及操作教育訓練

智慧收容系統係110年科技部「災情志工蒐集及資源媒合平台進階建置與運用推廣」計畫,由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及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共同透過研發通訊軟體Line上的對話機器人工具,提供避難收容處所開設時的工作協助,期能達到智慧化收容管理之目標。

本系統目前主要提供避難收容處所人員收容及物資發放兩大管理功能,建立以對話機器人為媒介的操作方式,使受災民眾能更快速地完成登記報到,也讓物資發放流程更加流暢,達成即時掌握統計數據,降低紙本作業,提昇應變效率之成效。

課程中,除進行上述系統說明外,亦利用智慧型手機進行實際操作,讓民眾對收容系統更加了解。

防救災技能訓練

防救災技能訓練的主要目的,係為使里民對災害有所認識,加強社區防災工作之認知,並提升面臨災害時的自救能力。因此,於8月20日在彭厝巿民活動中心辦理防救災技能訓練,由新北巿政府消防局第五救災救護大隊土城中隊張博凱中隊長、柑園分隊張宗憲分隊長及陳文生隊員教授;課程項目包括:火災認識及防止、CPR、AED、哈姆立克訓練、包紮、滅火器操作說明,以及各項課程之實際操作。

社區防救災演練

防救災演練目的,主要是為落實防災社區之成果,重點在於災害發生時之危機處理與應變搶救,讓演練者就應變時各小組與各成員之職責與任務加以演練、熟悉,並透過演練了解與組員和其他小組,以及其他參演單位之間的協調、聯繫、合作之重點事宜;而且透過防災演練的進行,不僅日後可加以檢討和修正,也讓社區民眾了解疏散方向、路線與安全避難處所。

防災社區成果發表

地震災害暨避難收容處所開設演練後,下午3時隨即於彭福國小4樓視聽教室進行防災社區成果發表。本團隊針對各項課程及活動製作A0大小海報,內容包括:推動防災社區的好處、彭福里社區概況、防災社區啟蒙啟動、環境踏勘與防救災對策討論與研擬、防救災組織建立與防災計畫研擬、避難收容處所收容安置教育訓練、防救災技能訓練及社區防救災資源盤點等陳列於活動會場,亦製作了約10分鐘的成果影片,讓社區民眾回顧今年參與防災社區的身影。活動最後,透過與會者彼此交流經驗與想法,持續的溝通討論,以提升效益,進而促使防災社區的推動落實。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 2009- 2024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