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首頁  |  社區防災推動  |  新北市環境災害特性  |  新北市社區防災地圖  |  防災社區教材與示範影片  |  歷年執行成果   |  相關連結
社區防災推動
     社區防災推動
     新北市環境特性
     防災計畫
     防災社區
     文件下載
     相關連結
各年度執行成果
    112年度
    111年度
    110年度
    109年度
    108年度
       more ...
首頁 < 環境災害特性

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0 公里以內、芮氏地震規模6.5 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依來源,可分為遠洋與近海,臺灣的遠洋海嘯來自太平洋,但因臺灣東部海岸地形陡峭,海底深達數千公尺。因此,從太平洋傳來的波浪受到阻擋易折射出海,不易沿海岸上溯,對臺灣影響相對較小。但是在陸地邊緣的近海區域產生的海嘯,則須提高警覺,尤其若地震引發海底山崩,將對沿海區域造成更大災害。例如1867 年發生在基隆附近的海嘯,根據記載,海嘯高度達7.5 公尺,但該次地震規模推測只有7.0 以下,因此可能是引發了海底山崩(圖1)。專家學者表示該次地震所造成的海底破裂面走向與基隆海岸平行,使海嘯波浪迎面撲向岸邊,而海底斜率平滑使海浪易於上溯堆積,也可能是造成災害較嚴重的原因。

表1臺灣自1866 年起5 次臺灣歷史海嘯紀錄
時間
地點
出處
描述
備註
1866 年12 月16 日晨8 時20 分
高雄
阿瓦力茲( Alvarez) 著「福爾摩薩(Formosa)」
「1866 年12 月16 日晨8 時20 分,發生地震,約歷一分鐘,樹林、房舍及港中船隻,無不震動;河水陡落3 尺,忽又上升,似將發生水災。  文中提及河口海水
退卻又急速上升,與一般海嘯現象類
似。可信度高。
1867 年12 月18 日
基隆
淡水廳志、 Alvarez ,
Formosa 等
「(同治六年)冬十一月,地大震……二十三日,雞籠頭、金包里沿海,山傾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
Alvarez,Formosa:「1867 年12 月18 日,北部地震更烈,災害亦更大,基隆城全被破壞,港水似已退落淨盡,船隻被擱於沙灘上;不久,水又復回,來勢猛烈,船被衝出,魚亦隨之而去。沙灘上一切被沖走……」
諸多文獻皆明確指
出此基隆海嘯,且海嘯高度在6m 與7.5m之間。地震規模約為7。可能為地震引發山崩海嘯。
1918 年5 月1 日
基隆
楊春生等(1983)
臺電電源開發處之調查報告提到,1918 年5月1 日臺灣東北部海底地震引起海嘯,基隆海嘯溯上約3.7 公尺。查鄭世楠、葉永田(1989)一書,該日並無規模大於5 之地震。 可能為山崩海嘯。
1960 年5 月24 日
基隆
花蓮
聯合報等 民國49 年5 月25 日聯合報:
「基隆測候所的記錄,24 日上午6 時30 分,基隆港內海潮高出海平面1.9 公尺,為基隆海潮的最高記錄,上一次的最高記錄是1.5公尺。」;「基隆市區內田寮港運河的尚志橋於上午5 時許,被來自淺水碼頭附近港內的漂浮的巨枝柳安木所沖垮,另有崇仁、平等、自由三橋亦被沖壞……據昨日目擊當時的市民稱:有一艘小舢舨,被旋轉的海潮捲得直立達數分鐘之久,然後再傾覆。另有三艘舢舨亦被捲覆沒。」
智利海嘯傳至臺灣
所致。波高在基隆為66cm 花蓮為30cm。
2006 年12 月26 日
屏東後
壁湖漁

吳祚任,中央氣象局 根據中央氣象局後壁湖潮位站資料顯示,屏東外海所發生之規模 7.0 及6.9 之雙地震,於後壁湖港區產生40cm 之海嘯。 地震規模不大,然而海嘯卻達40cm,顯示臺灣南端容易造成海嘯波高放大效應。

資料來源:中央大學吳祚任教授整理,2012

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發生頻仍,且海嘯易於陸地邊緣的近海區域產生,本市又面臨太平洋及臺灣海峽,臨太平洋者為瑞芳區及貢寮區,臨太平洋與臺灣海峽者為萬里區及金山區,面臨臺灣海峽者則為石門區、三芝區、淡水區、八里區及林口區,因此須特別注意沿海地區可能遭受海嘯之侵襲。考量本市的沿海區域,本市可能受海嘯侵襲區域為:林口區、八里區、淡水區、三芝區、石門區、金山區、萬里區、瑞芳區及貢寮區等區域。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 2009- 2024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