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回顧(第15屆)        
發表論文名稱及撰稿人
論文名稱 (台灣部分)
撰稿人
專題報告:因應氣候變遷石門水庫整體防洪防淤策略 賴伯勳
A.山洪災害預防及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山洪災害預報;山洪災害防治綜合措施;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等)
臺北市「抽水站自動化遠端監控系統」 黃治峯、張凱堯、陳聖堯
The effect of Hysteresi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Unsaturated Soil Slopes Kuo-Chen Ma、Yih-Chi Tana
颱風豪雨災害監測與預警系統之建置與應用 傅金城、張駿暉、葉森海、黃成甲、許銘熙、葉克家
于宜強、鄭兆尊、張智昇、王安翔、林聖琪、柯明淳、李欣輯
山洪災害對石門水庫及其下游衝擊之風險管理研究 吳啟瑞、鄧敏政、蘇昭郎、傅金城、葉克家、許銘熙、簡賢文
臨前降雨對荖濃溪洪水影響之研究 徐碧治、蔡長泰
臺北都會區山洪防災案例之綜合措施研擬 羅俊昇、陳郭正、林洙宏、李明德、陳志方、杜凱立
臺灣永續治水策略之探討 楊松岳、陳春宏、陳弘凷
臺北市總合治水之推動現況 李咸亨、黃治峯、施俊達、林洙宏、林劭權、莫懿美
應用新型人工智慧技術於增進雨量預估之研究 林國峰、鄭家豪、吳明璋、周揚敬
應用遺傳運算樹(GAOT)預測石門水庫集水區第一類颱風降雨之研究 陳 莉、徐家盛、魏志強、蔡祐竹
臺灣海岸海嘯溢淹潛勢圖製作研究 陳冠宇
高屏溪流域因應氣候變遷防洪設施衝擊評估 林永峻、譚義績、許銘熙、張倉榮、賴進松、柳文成
可能最大降雨(PMP)對都會區洪災溢堤淹水之影響研究—以台北都會區核心地帶為例 王嘉和、張倉榮、王宣賀、賴彥維
應用廣義線性模型分析影響臺灣之颱風路徑之時空分析 林遠見、余化龍
太麻里溪集水區坡地保育研究規劃 蔡文豪、邱建銘、金士凱
應用Logistic回歸法建立崩塌風險模式-以高屏溪為例 劉彥均、陳毅青、邱昱嘉
B. 江湖演變與治理(壩下游江湖沖淤演變及其關係變化;防洪形勢及格局變化;河勢控制與岸線利用;江湖(含航道)治理方向與技術等)
屏東嚴重地層下陷區綜合治水與國土復育整體規劃 陳葦庭、陳弘凷、宋長虹、 謝宏育、陳春宏、李榮富、 劉振隆
堰塞湖對下游淹水危害度快速與詳細評估之研究 楊昇學、葉克家、潘以文、廖志中、董家鈞、陳弘凷、曾國柱、吳文賢
氣候變遷對水文設計影響之研究 傅鏸漩、魏曉萍、江 申、葉克家、許銘熙、傅金城、張駿暉
堰塞湖緊急調查與危害度快速評估之方法與實例 潘以文、廖志中、葉克家、董家鈞、楊昇學、王慧蓉、陳弘凷、曾國柱、吳文賢
石門水庫大灣坪防洪防淤工程可行性規劃 許勝田、陳弘凷、王順加、蔡展銘、柯雅卿、陳智佳
攔河堰新思維 朱文雀、陳文福
氣候變遷對臺灣宜蘭地區降雨之影響 余化龍、王振剛
筐網透水性工法於防治河岸沖刷之原理與實務 許少華、黃進坤、洪碧芳、李宗祐
超臨界自由跌水沖擊水力特性之坡度效應研究 劉希羿、謝俊賢、陳順天、黃宏信、陳正炎
C. 水資源綜合管理與實踐(流域規劃與規劃環評;水資源綜合利用與管理;水庫群調度;水資源配置與調控;水權與水市場等)
利用創新模糊灰色模式在水庫旬入流量預測之應用 邱志強、蔡幸致、田耀遠、林永峻
以系統動力模型評估埤塘緩和氣候變遷衝擊之研究 黃浩烈、許良瑋、吳瑞賢
氣候變遷對區域水資源衝擊之整合評估系統 陳弘凷、蔡展銘、李俊星、童慶斌、劉子明
極端旱災氣候變遷衝擊下自來水因應對策之探討 朱健行
臺灣北部地區乾旱應變調度機制研究 何智超、張良正、簡大為、葉昭憲、陳昶憲
實測表面流速推估高流量之研究 朱木壽、詹勳全、黃國展
城市疏洪抗旱利器-會呼吸的鋪面 陳瑞文、陳瑞成、陳庭豪、蕭香娟、柳中明
臺灣地區水資源管理資訊系統之發展 楊慶宗、楊朝敏
濁水溪沖積扇補注敏感區劃設地下水區水文地質調查及地下水資源評估 張良正
D. 震災相關之水利水電防災問題
結合一維河川與二維河口水質模式應用於污染削減預測 柳文成
微生物激活物質對水體修復的作用 朱文生
應用類神經網路於石門水庫水體水質之分析研究 陳 莉、簡大為、侯克穎
臺灣自來水質水量保護區之低衝擊開發保育做法 王藝峰、林哲正、林鎮洋、陳起鳳、康世芳
翡翠水庫集水區面源污染潛勢分析 張尊國、陳俊銘、鄭百佑、徐貴新
水庫集水區生態檢核機制推動之規劃研究 葛餘恕、朱家興、王藝峰、 黃于玻、蘇維翎、呂嘉耘
考量三生效益下人工湖設計容量優選模式研究 徐年盛、蕭文睎、鄭文明、陳敬文
水岸都市水質處理藥方 張延光、黃茂松
藉探討水庫操作對河川水貌特徵及生態系統之影響: 建立合乎生態需求之流域管理計劃 任秀慧

論文名稱 (大陸部分)
撰稿人
A.氣候變遷對水資源與水旱災影響及其因應(雨水貯留利用、節約用水、水資源設施環境之永續利用、海水淡化、地下水利用與地層下陷問題與對策、土石流等)
極端氣候氣象條件下珠江三角洲飲用水源威脅與應對措施 劉 斌、聞 平、翁士創
河北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研究 盧雙保
節水灌溉擴大引黃灌溉面積的根本途徑—以山東省小開河引黃灌區為例 劉 靜、張仰正、王 寧
雨水利用是緩解遼河流域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 李 鵬
山東省地下水人工回灌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 劉青勇、馬承新、 張保祥、 李進凱
基於GIS 的黃水河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評價研究 張保祥、孟凡海
基於風險控制理論的遼寧省水庫洪水資源化利用技術分析 王殿武
淺談保定市南水北調受水區地下水壓采實施方案 白文濤
遼寧省旱情評價指標及綜合評判技術研究 梁鳳國、李 松、曹永強、宋 偉
黃河斷流回顧與思考 李 東、王 玲
多準則決策在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中的應用 孫海洲、路金喜
威脅我國水土流失區生態安全的問題及其解決的途徑 黨維勒、黨維靜、李 堯、王秦湘、尹海燕、史綏平、馬勝平
遼河區工業節水發展 謝艾楠
桓台縣平原井灌區主要糧食作物高產高效綜合節水技術模式 杜貞棟、呂甯江、黃 幹、李寶玖、李秀榮
圍墾對內塘養殖納潮能力影響分析 金德鋼、黃美君、餘麗華、魏立峰
紫色土區小流域土壤侵蝕空間分佈研究 張 岩、戴 銘、高美榮、尹忠東
黑龍港平原區地面•沉降特徵分析及預防對策 喬光建
長豐縣高塘湖窪地綜合治理方案及措施與對策 葛子輝
B. 河川親水環境營造(污染防治、濕地營造等)
河流生態系統結構功能整體模型 董哲仁、 趙進勇
區域水生態修復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郜俊麗
澳門附近水域水質模型和水環境容量分析計算 柴 華
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對水環境的調節作用 慈芬 、鄭新民、李 欣、 冉大川、 王 略
海河流域濕地演變及保護對策 羅 陽、 張韶季、 高 園
海河流域濕地資源概況 王洪翠、 許 維、 張韶季、 付曉亮
山東省膠南市城市濕地公園工程設計研究 曾 平、 魯 欣、 趙智平、 樂 瑞
論砒砂岩地區營造溝道人工濕地的潛力 王富貴 、畢慈芬、 趙光耀、 賀 林
紮龍濕地水質評價和淨化作用研究 陸 瑾 、周懷東 、李青山
對黃土高原溝壑區生態環境問題的分析與修復途徑的探討 常文哲、 白文璦、 慕 鵬 、常瑞麗
引黃灌區泥沙資源屬性及其優化配置 曹文洪、王豔華
實現黃河下游主槽不淤高的技術途徑 齊 璞 、孫贊盈 、齊宏海
1933-2007年黃河上中游連續枯水段的研究 畢慈芬、 郭 崗 、沈 梅 、常照波、 王金花
從人定勝天到人水和諧水利發展轉變的啟示—冀西北六十年水利發展過程調查 李 全
C. 資通訊科技在水資源領域之運用
淺談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的資訊化基礎建設 趙 樂
珠江流域近期乾旱及其影響的遙感監測分析

喻豐華、 亢 慶、 賓 放

水資源管理軟體系統在西北江三角洲江新聯圍洪水演進模型與洪水聯合調度的應用 孫加龍
三維電子沙盤在5.12抗震救災中的應用 苑希民 、萬洪濤 、劉 舒 、胡昌偉
基於遙感與GIS的堰塞湖動態監測評估與潰壩災害風險分析 丁志雄 、王義成
基於GIS的地震滑坡災害危險區及對河道影響快速預估 王 力 、曹文洪、 趙紅莉 、徐永年
基於GIS的分散式產沙機理模型研究 湯立群 、姚文藝、 劉大濱 、楊 濤 、王玲玲
D. 震災相關之水利水電防災問題
汶川地震大壩震害分析 張國新
四川“5.12”特大地震對水保與水利工程的影響與對策 曹叔尤、 劉興年、 黃 爾 、楊克君
唐家山堰塞湖工程處置措施的啟示 黃金池
5.12”地震滑坡堰塞湖遙感監測分析 潘世兵 、李小濤
基於流溪河模型及GIS/RS技術的唐家山堰塞湖水位及蓄水量預報方案快速構建方法初探 陳洋波、 黃鋒華、 葉利火、 徐會軍
豐滿大壩長期安全性評價與全面治理研究 魯一暉 、賈金生、 張家宏
唐家山堰塞湖壩體安全性分析 蔡 紅、 魏迎奇 、嚴祖文、 謝定松
四川安縣肖家橋堰塞湖穩定性初步評估 何秉順 、王玉傑、 徐文傑 、趙宇飛
從應對汶川地震引發的飲水困難得到的啟發 李 兵
三峽調度對長江中游四大家魚自然繁殖生態水文影響探討 彭期冬 、廖文根 、陳大慶、 李 翀

 

 

Copyright © 2012 by 國立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
聯絡電話 886-2-33662606    Fax:886-2-33665866
臺北市舟山路1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