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回顧(第11屆)        
發表論文名稱及撰稿人
論文名稱
撰稿人
專題報告:台灣多元化水資源策 略與發展 吳約西
松花江遼河流域水資源特點及開發利用 朱振家
河流生態修復理論研究與工程示範 董哲仁
超大集水區最大潛在洪水之暴雨中心位置 郭純園
.多元化水資源運用(雨洪資源、地下水、海水淡化、溫泉、水利產業等)
-滲透管溝滲透試驗及電腦輔助設計軟體建構之研究
廖朝軒、蔡燿隆、陳瑞鈴
-台灣地區的地下水開發與保育 蔣錦華、陳永毅、廖培明、林峰瑋
-台北盆地地面水地下水聯合運用策略之探討 周乃昉、吳嘉文、嚴 顥
-台灣地區海水淡化推動歷程與案例 彭瑞國、王國樑、蔡展銘、宮天民
海淡廠RO前處理程序效能評估研究 林哲昌、吳勇興、黃志彬、鍾裕仁
水稻田深水灌溉最佳田埂高度之研究
徐年盛、黃浩烈、林尉濤、魏志強
適當取水口位置為低濁度農業灌溉用水的可靠手段 梁昇、李明順、梁工
試論如何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李 軍
採煤沉陷區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究 王振龍
WPI指數及其在松遼流域的應用研究 王曉妮
從天津市海水淡化看海河流域水資源“開源”的前景 張金順
松花江流域河道內需水優化配置模型應用與分析 馬用祥
. 水管理調度(高濁度水之處理運用、洪水風險管理、水庫生態調度)
-高屏溪高濁度期間大高雄地區水源調度策略探討 周乃昉、李皓志、吳嘉文、 林皓
-石門水庫既有設施排砂功能改善規劃 許勝田、王順加
-曾文水庫泥砂濃度分層取樣觀測與分析 楊豐榮、陳在中、譚義績、賴進松、李豐佐
-沉浸式濾床之水沙分離定性初試 陳明進、梁 昇、林俊岳、李國池
-遮蔽效應對混合粒徑輸砂量之影響探討 吳榮瑜、黃宏斌
-泥石流防治工程規劃效果評估模式 蔡元芳、鄭仁嶽
-泥岩地區土壩之構築問題探討 李光敦、洪夢秋、林怡廷、俞維昇、陳春宏、洪信彰、李雅儒、
林立峰
-台灣高鐵在雲林地段地下水監測與管理之新思維 譚義續、陳主惠、林賢宗、李峑毅
-木梢護坦工於河岸保護之研究 王傳益、施漢鵬、黃俊祥、黃滄隆
-臺灣之中央管河川警戒水位訂定與相關問題 陳明仁、葉克家、楊昇學
-以倒傳遞類神經網路建立雨水下水道水位預測模式 張凱堯、張仁德、胡湘帆、張麗秋
-台灣八卦山脈山坡地下游與平原銜接區域洪水管理之研究 范世億、陳正炎、黃志彰、王旭慧
-智慧型手機與個人數位助理在水庫安全管理之應用 陳正忠、石豐銘、周文陽、蔡明儒、邱士恩
-台灣水庫泥沙濃度量測設備之研究 陳弘凷、張耀澤、宋家驥、譚義績、賴進松、鄭建華、黃國文、黃裕君、楊志賢
-類神經網路於降雨–淹水預警之應用 張國強、林杰熙、譚義績、賴進松、潘宗毅
吉林查幹湖水體演化對湖庫生態調度的啟示 董建偉
東北地區嫰江平原開發、治理和保護思路探討 李和躍
深圳新洲河的生態整治 劉 建
以北京市朝陽區雨洪利用試點工程為例 劉玉龍
對洪水資源化有關問題的探討 高海菊
北京市暴雨積水致災因素分析與預警系統構建 苑希民
黃河小浪底水庫非汛期異重流排沙調度研究 魏向陽
松花江流域洪水風險管理的思路、技術及方法研究 韓俊山
松遼流域河道內生態用水計算研究 趙 直
三峽水庫消落區治理、利用與管理工作研究 梁福慶
P-S-R模型在海河流域濕地生態安全評價中的應用 羅 陽
Inorporting Terrin Vritions in Flood-Hzrd Mpping nd nlysis 宋大為
淺談梧州市河東防洪堤非工程措施系統 孫加龍
德國多瑙-美因調水工程對落實珠江防洪方針的啟思 徐 雁
外調水的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 顧 輝
. 氣候變遷對於水文環境影響
-洪水對河流棲地變遷之影響 蔡長泰、陳金諾、蔡智恆
-台灣乾旱特性變異之研究 唐亦宣、林志彥、郭俊超、游保杉、李錦育
-未來降雨型態對集水區營養鹽變化影響 吳瑞賢、何宗翰、王其美、蘇竹君
-台灣降雨量與延時及頻率關係之研究 傅金城、段鏞、許銘熙
5-全球氣候變遷對台灣水文環境影響與因應對策探討 簡振和
黃河不斷流對河口生態環境的影響 劉 靜
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對西遼河上游水土資源的影響 隋 意
   

 

opyright © 0 y 國立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
聯絡電話 886--66606    Fx:886--665866
臺北市舟山路58號